
片中有个非常细节的设定,那就是纣王宁愿立姬发为储君,也要杀了殷郊!
在原著中,帝乙传位给的纣王,在片中纣王本来不是王,是弑父弑兄才获得王位。
同时纣王只有殷郊一个儿子。
这个设定就很强,同时也铺垫了下面的情节。
纣王起初要杀殷郊是因为妲己,但细想一下,可不单单是这一个问题,而是因为殷郊是长子的身份!
他自己是弑父获得的王位,所以他不反对弑父弑兄这一套理论,同时他很希望那些义子们可以弑父弑兄,继承他强大的传承。
展开剩余83%片中有几个细节!
1.一般来说,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很好,但看完整部片子,你会发现纣王和殷郊之间没有任何互动。
纣王反而对那些义子们互动频繁,他跟义子们说过:你们是我亲儿子!
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,你们可以和殷郊一起争夺王位,我不反对。
2.在登基的时候,比干让纣王祭天!
这边纣王还没有反应呢,殷郊发话了:“让我来”。
在比干的眼中:殷郊这孩子挺孝顺。
在姜皇后眼中:这孩子心肠真好。
在纣王眼中:你想抢我王位?
在纣王心中,如果你杀了我,直接称王可能会高看你一眼,除此之外,他都看不上。
这就形成一个概念,在纣王心里,王位一定是要靠抢,靠血来完成,更不是顺利即位!
也就是说如果你心里想着顺利即位,那么你就可以拜拜了,在纣的心里,成为王的人,必须和他一样要有弑父,兄的经历。
也就是说他喜欢和他相似的孩子,而不是犹豫不决,而殷郊就是这种人。
片中纣王一直想杀了殷郊,一部分是因为妲己撺掇,另一部分是纣王看不上他。
在回想起纣王对义子们说的话,足以说明纣王心里扭曲,同时真把那些义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。
他对义子们不是拉拢,而是认同,这种认同是处于纣王内心深处对身份的认同。
也就是说他本质上比他那两位哥哥优秀,但帝乙还是不传位给他,最终走到弑父弑兄这一环节。
那么纣王的态度就是,你们都是我儿子,但对于儿子们,他还是更倾向于次子。
因为他对长子身份极其痛恨!
伯邑考愿意替父而死,这就更加激怒了纣王,所以纣王把他做成了肉饼。
死的方法有很多种,折磨致死,昭告天下,最不济砍个头也就过去了。
但他偏偏选择最残忍的那一种!
如果这个人是姬发,纣王不会选择这么残忍的死法,只因为姬发也是次子!
纣王讨厌一切长子,讨厌一切不劳而获,讨厌一切顺利继位。
所以他对姬发格外关注,如果姬发能杀了他,继承王位,那么他会很开心。
但如果是殷郊的话,那么就另当别论了,不为别的,只为一个长子的身份。
纣王在牢里看望姬昌的时候说过:“我很羡慕你,我只有一个儿子,他就要杀我。”
这段简直是诛心,一边杀了伯邑考,一边还在挑拨姬昌和小儿子的关系。
纣王宁愿立姬发为储君,也要杀掉自己的长子,一方面是因为残暴,另一方面是因为帝乙对他不公正地对待。
于是当他自己成为父亲时,连血脉都无所顾忌,也要报复性补偿他的“有能力但不合法”的儿子们,以此彰显自己和帝乙的不同。
这一细节更加诠释了纣王的暴戾!
很多粉丝找我,说有些不合理,让我解读一下,还有很多网友表示纣王玩的花!
对此我只能说这个细节伏笔埋得真好!
发布于:天津市